在這個作品中,演員的扮演具有強烈的象徵性質。

 

類似招幡的標語,在火把的照映下,顯得格外怵目驚心。

 

這個作品經常流露出,對社會一般制式規範的諷刺。

 

身體的訓練是極體劇團長期性的工作計劃。

 

身體勞動者與頭腦勞動者的角力,和中間仲裁者形成反諷的畫面。

 

導演黃俊華在這個作品中討論各種形式的販賣行為。
 
 
 

鞭ㄐ一ˇˋ笑應─狀態Ⅲ 極體劇團笑看人間百態

【2000.09.22在地實驗訊】 販售行為或許是推動文明社會不斷往前跑的主要經濟動力。然而極體劇團在這個作品中,試圖以一個超然的角度,審視社會中恆常而多樣的買賣狀態。

同樣是買賣的行徑,但社會卻存在著截然不同的價值評斷。《笑應》以妓女和補習班講師作為兩種販售行為的案例,挑明出賣自己的肉體與出賣知識,兩者之間並無差異。言下之意,只要是為了獲得某種利益而「販賣」自己的任何一部份,其實就已經烙下出賣靈或肉的惡名。

作品的題旨就是建立在這麼一個需要深入思辯的販售行為上,無論是買賣、交易、甚而帶有鄙夷味道的字眼「出賣」,都可以從個人的立場以至於整個社會的經濟脈絡,反覆推敲各種你來我往或是上下交相賊的牟利心態;當然,這其中最大的目的或許就在於,在檢視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重新定義自我的價值觀。

為了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達成上述的立論,《笑應》這個作品中,演員不斷藉著語言提出質疑,互相辯論;並且使用大量的文字符號系統,象徵著不同的意識型態與社會地位。語言文字已然成為《笑應》闡明中心思想的主要工具;文字符號幾乎無所不在﹕演員的衣服上寫滿了各種學術思想的專有名詞、寫在宛如幡布上的格言式標語……

文字符號似乎已經侵襲到其他的劇場元素﹕演員拉扯著繩索象徵著兩方力量的拉鋸戰、天秤似的衣服則象徵著仲裁者的身分等等。相形之下,其他片段中純粹肢體表演的部分,顯得僅是附在該劇的論述之後的一些小註解。

這或許是個不易達成的目標,語言的論辯要能在劇場的演出裡展現力量,可能更依賴活生生的人物性格與事件脈絡。符號的使用與堆砌雖然也能成為獨特的美學風格,然而,如何取得種種劇場元素之間平衡,卻是值得細細思量之處。

 

極體劇團巡迴演出了大半個台灣,最後一站將在9/23日,花蓮璞石咖啡館演出。

(小詩詩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