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之翠南管樂府正緊鑼密鼓地進行梨園戲《睇燈》的排練。

 

《睇燈》原是賞花燈的意思,取自於陳三五娘故事的精采片段。

 

江之翠目前致力於南北管音樂與戲曲的傳習。

 

江之翠從泉州請來的梨園戲名師,包括黃雪娥、吳明森、王顯祖等前輩。

 

梨園戲是否能夠再次在台灣生根茁壯?江之翠也許是一個希望的種子。
 
 
 
 

江之翠覓得泉州名師緊鑼密鼓勤練 梨園戲《睇燈》

【2000.10.04在地實驗訊】由傳統藝術中心委託江之翠南管樂府承辦的,南管梨園戲傳習計劃﹔即將要有美好的豐收了。從1999年年底,江之翠招收了一班梨園戲學員之後,就持續地定期訓練,從基本南管的唱念科步,到輔助性質的雅樂舞、聲樂技巧﹔江之翠實驗劇坊為學員們排了相當完整的訓練課程,在進入梨園戲正式排練之前,打下堅實的演員基礎。

這次江之翠邀請了泉州知名的梨園戲前輩:小旦聞名的黃雪娥、專攻生科的吳明森、以及負責後場的王顯祖,教授藝生們演出折子戲《睇燈》。《睇燈》原是賞花燈的意思,取自於陳三五娘故事的其中片段,陳三與五娘在元宵節賞花燈時偶然相識,因而彼此產生愛慕之情。

台灣的南管音樂在幾近銷聲匿跡之後,經過了傳統藝術中心、南管界耆老等有心人士戮力傳承,現在終於可保有一絲脈息﹔然而在南管梨園戲的教學上,幾乎已經看不到台灣的梨園戲前輩﹔只有全面仰賴泉州的師資來台,在梨園戲的傳習計劃期間中,教授藝生學員。

雖然同樣是南管的音樂或戲曲,然而中國在文化大革命,又與台灣形成分裂的局勢之後﹔泉州與台灣的南管美學,似乎已經發展出各自的風格韻味,對於音樂性的藝術原則的掌握,也不盡相同。例如,中國的傳統音樂大量地簡譜化,南管譜的教唱也多以西方簡譜取代﹔從功利的角度看來,簡譜的運用似乎有助於大眾哼唱推廣﹔然而一方面,南管音樂中的曲勢與節律,就在這種情況下慢慢地失落。

台灣曾經鼎盛一時、帶給布袋戲、歌仔戲無數養分的梨園戲曲,的確已經凋零﹔在此情勢下,完全倚賴泉州梨園戲的傳承,是不是能夠使梨園戲再次在台灣生根茁壯?也許,從江之翠南管樂府的例子,我們還能保有些許的希望,期待這將是一株堅韌的幼苗,有朝一日長成大樹結子成蔭。

(小詩詩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