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世勇的「星光燦爛」希望在廢墟中,將無用的空間轉換成藝術裡有用的素材。

 

顧世勇認為,網路終端與遙遠的星光一樣遙遠,傳達出現代人遊牧的個性,即對無限遠的地方的想像,將無限遠的東西轉變為眼前物,創造一個詩意的 空間。在完成遊戲後,顧世勇將用水晶缽對你做心靈治療。

 

彭弘智的「一隻大麥丁與汪汪」是有著蛇蠍般苗條身材的小狗玩具。

 

顏忠賢的「肉浮屠」以胚布與麻繩創造出嘻笑的褥體。

 

王福瑞的「雜訊」有自動播放功能,將電視雜訊配以不同的音頻錯置。

 

台中館以「中途站」為主題。李俊陽的「七彩迷魂轎」以兒時的粉紅帳配合人偶,捕捉一股孤魂野鬼的氣氛。

 

台南館以「大地、傳說、新生命」為主題。策展人黃步青的「空間•通道」從汽車天窗延伸出一條養鳥的通道,直通天際。

 

高屏館以「土地改革 II 」為主題。陳明輝以玻璃魚缸、輸送帶、樹枝等材料做成「15種聯想等待開啟」,看似一組資源循環利用的模型。

 

嘉義館的主題為「版塊位移•土地能量」。性嗜把建築物圍起來的羅森豪,這次只用了幾張待售的大型海報,輕輕鬆鬆的就把這次的華山裝置展給一網打盡了。「華山土地開發案─錢途無量」意者請洽羅氏企業。
 

驅動城市2000:創意空間連線─全國裝置藝術的同樂會

【2000.11.1在地實驗訊】由黃海鳴擔任總策展人,堪稱台灣今年最擁擠的一場裝置展,已經於10月底結束了為期45天的展出。這次名為「驅動城市2000:創意空間連線」的裝置展,結合了包括台北華山藝文特區、台中鐵路20號倉庫、嘉義鐵路倉庫另類空間、屏東竹田米倉藝術家社區、花蓮松園別館等資源,共計有南北33位藝術家的作品,共同在台北的華山藝文特區裡,熱熱鬧鬧的登場。

由於展期與北美館的「無法無天」雙年展重疊,這次展出甚至還曾被戲稱為雙年展的落選展。多少要靠自己掏腰包,辛辛苦苦去製作讓人任意褒貶的作品,也許是在台灣從事裝置藝術的宿命。但是,主辦單位在經費不足的情況下,有些作品連一塊錢的製作費都沒有,這樣到底能呈現怎樣的品質,實在是令人擔心。特別是同一個時間裡,還有官辦民營的「無法無天」和「發光的城市」等標榜展望未來的大型展出同台較勁。一場在漏水的廢酒場裡,土法煉鋼的手工裝置展,是否應該被當作是服用安慰劑的對照組,毋庸被過度期待呢?

事實上,台北的華山藝文特區的這次集結,雖然在個別作品的創意與製作品質上,在客觀條件先天不足的前提下,就註定很難有太令人驚喜的機會。不可諱言的,這些作品裡也有一些製作簡陋、表現力近似於零的無聊怪東西,濫竽充數般的隱身其間。但是,熟悉裝置藝術的觀眾,應該會在這裡嗅到熟悉的氣味,一種雖不滿意但也沒人管你能不能接受的默契。除此之外,一場製作看似粗糙的展出,到底能給我們什麼啟示呢?

台灣的裝置藝術,無根的發展了十餘年。早期沒有專家學者領銜,也沒有專業策展人的打包,大家就靠著對色彩、質料與空間感的天賦,以直覺與自己動手做的快感,遊戲般的堆疊出台灣現代藝術的一個好像可以出人頭地的台階。有了這個新興的藝術形式,好像受制於西洋傳統藝術史的桎梏不再,大家能夠有一個另闢天地的可能性。漸漸的,投入裝置藝術的年輕藝術家越來越多,加上不斷由西方先進國家學成歸國的專家學者,這一門台灣藝術界裡新興的顯學,在資源不足的藝文環境裡,還能爭取到差強人意的公共資源。這一兩年來,公共藝術品的工程款,也讓不少年輕的裝置藝術家收入豐腴。然而,一種不誠實的風氣正隱然成形,這或許將會是終結這一場榮景的最大原因。

近年來,台灣的裝置藝術在科技藝術的流行風裡,好像徹底的被自己打被了。問題很簡單,台灣人的藝術知識上趕上了世界的潮流而心嚮往之,但是在程度上卻完全不及格,造成了內心扭曲而且時常抽筋。這裡所說的不及格未必來自於實際的製作能力,台灣人實在提不出有深度的好作品來的原因,其實大半來自於出發點的不純粹,現學現賣的製造出一些表面上充滿光電互動的裝置,但是卻心虛無比。試看如下的策展(無法無天)文宣:「世界各個角落的不同文化與人種,正在進行一場無止盡的連結與互通,並且帶來新符號、新象徵,改變了都市的景觀...新的通訊技術開啟了更多人際聯繫的可能,改變了文化、經濟、社會、政治的生態。疆界區隔可以在轉瞬間溶解或重建。我們共享大混和的文化,活在一個大天空下,共同面對一個不可知的未來...」看過這個展出的人都會發現,其實這場展出的內容,大多根本就只是西方人眼中的第三世界藝術風貌。扯上新的通訊技術、不可知的未來等等,只是過分誇大了其所不了解領域的神聖感。

以台灣人特殊的壞品味來看,假科技或宣傳假科技或許也可以被視為一種很討好的表現手法。但是,藝術不能自詡為流行商品,以短線暴利為目標,它應該有更令期待的存在理由。

再回頭看這次在華山藝文特區的裝置展,它在這個新舊時代裝置風貌的交會點上,就顯得意義特殊,如果要把它視為台灣裝置藝術的總結也不為過。除了由總策展人黃海鳴所兼任策展的台北主題館之外,還有由楊智富策展的台中主題館、蔡美文策展的嘉義主題館、黃步青策展的台南主題館、李俊賢策展的高屏主題館、潘小雪策展的花蓮主題館。從參展的地區來看,由南到北所有正在活動的裝置藝術,都大致在一個主題下同時呈現,這提供了一個瀏覽台灣裝置藝術的機會。不同於假科技裝置展的是,華山發生的事件是一場誠懇的展出,全國各地閒置空間再利用的執行單位或獨立替代空間的連結,在「由全民集體創作的積澱的城市建築聚落」裡,表現了天真的一面,而這正是我們對台灣藝術作品的基本期待。

為了讓藝術的路繼續走下去,請先不要急著做作品。

(張賜福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