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師第一話》的靈感得自於經典文學名著《浮士德》。

 

作品中以類型化的角色探討慾望與罪惡的關連。

 

《魔法師第一話》溫吉興飾演即將步入死亡的年邁魔法師。

 

當莫子儀飾演的惡魔出現時,彷彿是「惡魔的新娘」中的惡魔從漫畫走進劇場。

 

《魔法師第一話》導演林文尹表示,這個作品的重點之一,在於揣摩文本中的角色。
 
 
 
 

劇場習題之一《魔法師第一話》

【2000.3.2在地實驗訊】兩年前以「哈姆雷特」引起劇場小眾團體間口耳相傳的實驗小品,其中導演林文尹與演員之一莫子儀,以極簡的劇場元素與縱狂而略帶神經質的表演風格,令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年初春,林文尹與莫子儀再度攜手合作,並加入資深劇場表演者──溫吉興﹔於臨界點劇象錄上演《魔法師第一話》,一同探討亙古不變的人性議題:靈魂與慾望。

《魔法師第一話》的靈感得自於經典文學名著《浮士德》。這個作品中,溫吉興飾演即將步入死亡的年邁魔法師﹔莫子儀則扮演四處搜購靈魂的惡魔。故事沿著線性發展逐步推演:滿臉白鬍子的魔法師不時地在斗室中踱步徘徊,行徑路線只有從床邊走到矮桌前,他無法克制地抖顫著雙手,偶而失足摔倒在地。他的言語除了嘆息之外仍然是嘆息,直到當他小睡片刻時,惡魔翩然造訪。

毫無疑問地,惡魔是來收買魔法師的靈魂;同樣顯而易見地,魔法師也沒有任何籌碼得以抗拒惡魔的誘惑。於是這項買賣在半推半就下達成協議:惡魔讓氣血衰敗的魔法師重返盛年﹔然而魔法師一旦對生命中的任何事物產生眷戀之情,惡魔就能夠得到魔法師的靈魂。

如同《浮士德》足足可納入宗教的範疇探論慾望與罪惡的關連;《魔法師第一話》中相關的議題也讓人咀嚼深思。也如同《浮士德》的經典辨證一般,《魔法師第一話》採用的角色設定,讓人不得不嘆服這的確是一個典型的劇場練習標準題。

溫吉興飾演的魔法師,在全場演出中,一貫遲緩佉僂的形象,他壓低嗓音也勢必花費了不少氣力,緊皺的眉頭似乎標明了衰老的無奈,而不時抖顫的雙手與蹣跚的腳步,更是表現了年老的普遍象徵。在演出的前半個小時,這是屬於扮演老人的習作──也似乎代表著對老人形態的想像。

當莫子儀飾演的惡魔出現時,彷彿是「惡魔的新娘」中的惡魔從漫畫走進劇場:俊美、優雅、狡獪、高深莫測,似笑非笑的神色──只不過莫子儀以纏裹繃帶的左手象徵魔力,取代頭上長角。

導演林文尹表示,這個作品的重點之一,在於揣摩文本中的角色。從某個角度看來,演員的確非常成功地扮演出老人/惡魔的形象。然而這個形象卻彷彿是一個隨手可得的標籤,符合普遍的認知,卻冰封了人物的血肉躍動。經典的主題以類型化的角色,簡單化約了原本複雜而糾結的人性慾望。情節推動以二元化的處理,雖然使得脈落清楚流暢,然而卻也犧牲了屬於人物心理的具體細節。

當此歸結到演出時,作品的概念便凌駕了實際的演出──就像是教課書中的練習題一般,大家都知道答案在哪裡,現在做的只是熟練的演算的技術。

《魔法師第一話》結束在惡魔與魔法師的達成交易之時,接下來的情節留待《魔法師第二話》、《魔法師第三話》中再續。在續集中,我們會看見真正的魔法而不只是練習題嗎?這的確令人拭目以待。

(小詩詩2001/02/23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