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場:一種不會幸福的預感。

 

美少女拯救計劃。

 

子女之命與眼鏡。

 

Beautiful Teens。

 

阿毛:如何讓演員在台上比較好看…。
 
 
 
 

易逝的青春與美麗的詩篇《阿珂》

【2000.8.17在地實驗訊】《阿珂》,台灣渥克劇團編導陳梅毛,在熾熱苦悶的7月中所推出的新戲。雖然劇名是借/藉用金庸小說《鹿鼎記》裡韋小寶的老婆群中最美,而個性也是最刁蠻、任性的美女﹔但是《阿珂》演出的形式並不是呈現阿珂的具體故事情節或角色背景,而是從建構此美女的各個面向(情節、個性、行為…等),所延伸/深出關於「美醜觀念」的不同議題和價值觀,如:「美」有什麼意義?我的長相(外表)對我的人生有什麼意義?「阿珂」這樣的人生幸福嗎?「美眉」到底是什麼生物?「美」在「青春」歲月中的交互作用、愛情中的糾纏/佔有與迷姦、面對強暴時的態度…等,以這些議題與參與的演員共同發展、激盪出不同的片段組織而成。

演出從演員一位位亮相開始,舞台的三面牆上貼滿了演員自己的珍藏照片,像一隻隻隱藏著記憶的眼睛,盯著場上一隻隻演出的演員,也暗示了編導期望建立每個演員的獨特性及之後演出獨白形式的比重。演出中,演員之間的互動幾乎都是建立於迷姦的關係或議題上,如第二段PUB的迷姦,第四、五段豬頭纏與迷姦和其他人對迷姦者的指責以及第七段的一位現代阿珂在陳述被強暴懷孕後,其男友的反應。在獨白的內容上,第三段3位女演員透過對白馬王子的幻想抒發對愛情的渴求,第三、七段其中2位男演員透過私人物品來陳述青春期成長過程中,因為對自己外型上價值判斷的轉變,而造成尋求自我認同上困擾的經驗。中間穿插其他男演員對「美女」或「美」的個人有趣經驗和見解,如第三段的拯救美少女計劃和第六段在搖頭舞廳中,對「美」的宣言。第八段則是每位演員透過私人的照片,重述靜止畫面背後屬於個人記憶的、流動的故事。

編導陳梅毛思考演員在台上如何比較好看,以及希望演員在演出後也能夠持續反思自己的經驗。從劇場的表演和形式上犀利地切入主題,提供了批判的新視野,而這樣的企圖從劇中大量的獨白以及舞台設計上清晰可見。但是在執行上,許多議題只提了個頭,卻未見發展或辯證的挖掘,造成批判性以及議題深度的不足,獨白也因此沒有更堅實的基礎站立,容易落於個人情緒的抒發,尤其在第八段冗長的照片獨白中最為明顯。而不得不碰到的「表演」問題,也造成部份演員個性建立的「符號化」。或許,這不是一齣批判火力十足的創作,但絕對是齣關於在易逝青春中對「美」的遐思與挫折的感傷詩篇。

(小明明2001/07/14台北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