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瑞覺得,裝置與表演有所不同,裝置無法做精確的控制。

 

在舊金山求學時,開始受到啟發而開始創作之路。

 

以上一次在聶魯達的電音表演為基礎,調整影像與音樂的內容,發展為這次的互動裝置。

 

以紅外線感應器,接收觀眾的動昨而達到互動的目的。
 
 
 
 
 

關節反射─對人類神經的物理性試探

【2001.9.20在地實驗訊】藝術總是指向未知。藝術家則是致力於探索人類感知經驗的極限。60年代Andy Wahol 複製出藝術史上最震撼人心的瑪麗蓮夢露,宣告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新一階段--大量生產,同時也揭示人類感知經驗的新模式:被大量商品麻醉的扁平神經。

而21世紀初的今天,台灣台北,一個徘徊已開發未開發'狀態的島國,一群人也正從事這樣的實驗。ETAT從網路電視台出發,在網路技術尚未成為主流媒體關注焦點前搶先開發,創造一個「變異」的媒體:ETAT TV Site。2001年秋,ETAT Lab 的主要成員黃文浩、張賜福、王福瑞、及顧世勇推出Dia Exhibition,是繼北美館「輕且重的震撼」的「黃色計程車」後,ETAT Lab以媒體藝術為關注焦點串聯的四人個展。

空間的概念不停遞嬗,或,不停被開發,在生產模式全面轉移到虛擬空間的今天,藝術創作要如何展現新的人類感知經驗?或是,如何還能刺激已被詹明信宣告墮落的後現體驗?

王福瑞在Dia Exhibition 的首檔展出:「關節反射」是一個對人類神經的物理性試探。作品很簡單,漆黑的展場中,投影機打出不斷炫動的黑白3D迷宮,觀眾若佇立不動,凝視螢幕超過15秒,變化的影像會不斷吸引你去捉住它的規則--觀賞藝術創作的壞習慣,想去分解規則的意義或無意義,而後便發現自己上當,視覺的生理反應讓你頭暈目眩,迷宮成功的困住你的神經,強迫侵入,清除思考。

紅外線sensor 在展場的左右兩旁,偵測場內觀眾的運動,參數值即時透由電腦運算控制畫面及聲音。觀眾可以感覺自己的運動與聲畫的互動關係,但並不是完全的掌控,「電腦運算的速度不夠快。我也想讓參數更複雜,不是你一動就可以預測聲音與畫面如何改變。」王福瑞說。

「關節反射」的畫面構成主要是由3D模型構成,控制畫面運動的主要變數有兩個,一個是創作者預先設定的不規則運動模式,另一是紅外線感應現場觀眾的運動轉換的參數。二者同時影響聲畫的轉換,使整個創作增加更大的偶機性。

「迷宮原本就是一種對視覺的欺騙。」創作者坦言在技術層次上無法克服,不能創造更「迷幻」的效果,「比如說,轉動的迷宮向你迎面撲來。」王福瑞說。相較國外各種媒體藝術中心蓬勃發展,擁有跨國企業支持,台灣台北想發展媒體藝術的創作者的確遭遇更大困難。技術問題往往弔詭的成為想像力的絆腳石。

是否能刺激人類新的感知經驗,或,限縮一點,開發台灣人大腦皮層的另一個區塊,也許這個展覽還不算是個答案,只是一個小小實驗。當所有的感性經驗當不斷被創造成文化產品、大量複製,再install 回人的記憶體,藝術如何能電擊人類麻痺的神經,--以虛擬的形式?在「關節反射」裡,電腦開機不是為了展示一個美好的新世界,而純粹只是要,電擊你。

(鄭美雅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