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來不喜歡以語言敘述作品的顧世勇,這次的創作仍然一貫地以捕捉瞬間感知作為作品中無法言說且不預設的狀態。

 

顧世勇強調自己並不重視技術問題,因為那會妨礙創作與爆發力。

 

在台灣這樣政經狀況特殊的環境,使得觀眾已經很習慣在看待事情時將之意義化、量化。

 

作品並不需要解釋,而只需要去感受。

 

顧世勇作品〈近乎遠〉。

一首無語的詩

顧世勇《近乎遠》

【2003.8.22在地實驗訊】微風輕撫過搖曳白穗的草原,花衣少女躺臥其中仰望天﹔空中盤旋的直昇機隊,螺旋槳啪噠轉動﹔透著光的樹梢樹梢,枝葉互相摩娑﹔拍過沙灘,純藍白花的海浪。這些鏡頭似有若無的關係,在印入眼膜當下,牽動著觀賞者難以描述的情緒。

在地實驗[媒體實驗室]2003年度系列展覽「全平面Flat」,自八月十一日至八月二十九日展出藝術家顧世勇的最新影像作品「近乎遠」。向來不喜歡以語言敘述作品的顧世勇,這次的創作仍然一貫地以捕捉瞬間感知作為作品中無法言說且不預設的狀態。顧世勇說,他的錄像作品都是來自於出外郊遊以及日常生活任何有感覺片段的捕捉,而那些片段之間並沒有關聯性,他只是想單純地將影像展現出影像自身的力量,裡面並沒有什麼作者主觀性的描述或意義。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已經有太多的語言建構,而約定成俗的語言往往遮蔽了面對剎那的直覺感受。

顧世勇並不是一個習於待在工作室的勞動型藝術家,相反的,他喜歡出遊,用身體直接去感受一些新鮮的事物。因此相對於大量已經讓觀眾麻木帶有批判以及教化意味的作品,他的作品一直出現令人驚喜的輕鬆感。對他來說,長時間面對技術性的操作,很有可能破壞自己的創作狀態以及能量,雖然他實際工作的時間很短,也看不用太多複雜技術,但是在思索的過程中,卻花了大量時間去醞釀,所以保持澄澈的感受狀態對顧世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台灣這樣政經狀況特殊的環境,使得觀眾已經很習慣在看待事情時將之意義化、量化,但是當要面對自己的內在感受時卻顯得慌張焦慮。「其實在語言意義尚未進入前,感受已經形成了,當你不預設無包袱去面對每當下瞬間,就會感到一種飽滿的幸福。」顧世勇說。

(曾沐雲暖暖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