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士傑《那個破樓梯怎麼辦》及呂來慧《4-2-3交響曲》作品片段。

 

羅頌其《美的過火》、關文勝《9413:流動性軀體機械》及沈家琦《哇!完了》作品片段。

 

吳乙峰導演談到他的第一部作品《給》的創作經驗。以及他從事影像工作之於個人和家庭的革命。

 

台灣首席錄音師杜篤之談到,如何在艱苦的環境下,發展同步收音系統的甘苦。

 

知名電影剪接師陳博文說明了剪接工作跟導演的溝通配合,還有技術的重要性。

 

吳乙峰導演憶起他第一部劇情長片的「被騙經驗」,之後走向紀錄片的過程。
 

您今年貴庚?98台北電影節「短片成年禮」及座談紀實

【1998.9.30在地實驗訊】今年台北電影節第一屆開幕,一連串的影展、活動接續展開。有別於西門町熱滾滾的人潮洶湧,另一個系列活動【短片成年禮─台灣二十年短片創作精選】在敦南誠品安靜的持續著。雖然沒有大排長龍的買票大隊,但是從每場滿座的情況看來,認真看待這種「過渡」性質濃厚的「短片創作」的人還是存在的。

本次主辦單位邀集了許多影像界知名人士的早期創作,如李安,杜可風,李道明,金士傑,吳乙峰,曾壯祥,邱才彥,及已故導演但漢章等人的作品,當然也還有新一代的影像工作者如關文勝,蕭雅全,吳文鍾,賴豐奇等人的短片創作,其中各類型的影片都有,劇情、實驗、動畫,有二十多年前的16mm 無聲片,也有黏土剪紙動畫,聲光效果精彩的實驗片…,由這些短片當中,我們看到了台灣影像工作的脈動,還有那些年輕時候的衝動和熱情。

9月30日晚上播放的是「拍的過火篇」。包括了但漢章的《奪命佳人》,金士傑的《那個破樓梯怎麼辦》,呂來慧的《4-2-3交響曲》,蕭雅全的《關於陽光關於水關於腐爛》,羅頌其的動畫《美的過火》,關文勝的《9413:流動性軀體機械》,沈家琦的動畫《哇!完了》,邱才彥的《模》,吳乙峰的《給》。這九部影片從但漢章的無聲片開始,我們在片中可以看到二十多年前的胡茵夢演的「奪命佳人」,連殺兩人的冷血女殺手。而在金士傑的《破樓梯》中,我們也看到年輕的金士傑和李昂對戲。邱才彥的《模》中,小男孩對百貨公司裡的模特兒人像產生的真假間的想像,在8mm的粗糙影像中,我們仍能感受到張力。吳乙峰的《給》,雖然也沒有什麼對白,但是用影像說話的故事性還是很夠。呂來慧探討聲音和印象;蕭雅全的則關於生命中的慾望和好奇,自我的循環。羅頌其的黏土動畫,在食色慾望間流動;關文勝強烈的影像,舞者和桃紅杜鵑的疊影,肢體的律動挑動著觀者的神經;沈家琦趣味性十足的動畫,雖然短短兩分鐘,就像一個小小的卻又令人印象深刻的笑話。

在看完這些短片之後,即席有一場座談,和觀眾間有觀念和技術上的互動。由蕭菊貞主持,來賓有導演吳乙峰,台灣首席的錄音師杜篤之和剪接師陳博文。

早期的影像製作,不論是電影或是獨立的低成本短片,由於收音的困難,有大部分是以音樂或是旁白來解決,像但漢章就乾脆已無聲片的形式製作,吳乙峰的《給》也是幾乎都是音樂,「理查克萊得門是我一個同學幫忙做的,當時正流行啊,中間有一段華格納,則是因為我那時在研究華格納的音樂和影像的關係,然後放進去,覺得也很和啊,就用了。」台灣首部同步收音電影《悲情城市》的錄音師杜篤之,說到了當時的情形:「我那時也只有一台錄音機,兩個麥克風,完成一部劇情長片的收音。還好場景大都是在九份、山上那種很安靜的地方,如果是偷拍或是那種比較吵雜的地方,遇到的困難就會更大了。」其實現在的影像創作,無論是FILM或是VIDEO,收音的問題都還是一大考驗,杜篤之給有心創作的人一個基本原則:「我們沒有錢,就不要去很吵的地方拍安靜的聲音;就不要去安靜的地方找吵的聲音。」因為台灣的影像環境沒有像好萊塢那種用錢砸出來的效果,我們就有另外一套屬於自己的煉鋼法。不用花很多的錢,也可以達到效果。

剪接師陳博文也說:「從事這種工作,最重要的是耐力。以前我讓新進來要學剪接的人先做『倒片』的工作,用手搖那些一捲一捲的盤帶,搖一星期。不過通常兩天就都跑了。其實我真正的用意,是在考驗耐心。剪接的工作常常一坐上剪接台就是十幾個小時,沒有耐心是無法成為優秀的剪接師的。」他也談到剪接人才的短缺,「我們曾經在電影的『極盛時期』,兩個人同時剪十四部片子,大都是武打片,腦筋要很清楚才不會搞混了。」

吳乙峰導演則對創作有一套想法:「創作最重要的是尊重自己的感覺。理論永遠在創作的後面。影像工作是不停的累積和實踐,其中有太多的細節,太多調子,每一部份 都是人的美感。」對年輕一代的創作者,他給了一個鼓勵:「想拍就去拍吧,」蕭菊貞也說:「創作是作者對生命的抒發。」如果你有想法,有熱情,用影像來記錄生命,也是一件很美的事。

(黃思嘉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