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自故鄉來》策展人徐文瑞說明整個策展的概念,及他認為的「故鄉」意義,希望藉由這次的展覽,有更多面向對故鄉的詮釋。

 

徐文瑞對莊普、林明弘、Susan Kendzulak、魏雪娥、王德瑜等五位藝術家的作品,做一簡單敘述。「基本上都是某種程度的抒情,每個人關注的焦點各有不同。」

 

莊普說明自己的三張床,各自代表的象徵,分別對照上海、西班牙、台北這三個對他有意義的所謂「故鄉」。

 

莊普談到質材的選取。這次聯展中年齡最長的他也表示,年輕藝術家的活力,展現出活潑的一面,他也十分喜歡。

 

魏雪娥以細管子穿梭在場中的作品,據她表示「是以連接的概念,強化移動的痕跡。」無中心的延伸。
 

君自故鄉來竹圍工作室五人裝置藝術展(一)

【1998.10.8在地實驗訊】即日起,在捷運站旁的竹圍工作室,有一名為《君自故鄉來》的裝置藝術展,在中秋佳節後展開。本次展覽由徐文瑞策劃,邀集了莊普、魏雪娥、林明弘、王德瑜、Susan Kendzulak五位藝術家,共同針對這個主題,用各自的作品來進行一場藝術的對話。

策展人徐文瑞談到規劃本次展覽的概念,他說到:「現代資本主義全球加劇,資訊的流通快速而便利,媒體霸權無遠弗屆,形成了一種特殊的移民現象或文化處境。」他指稱現代人在某種程度上都是「文化移民」,「在資本主義的傳播機器中出現的,對我們身份和認知最重要的那些文化資訊、符號、商品,都產生了新的意義,所有的脈絡已不同於我們的原始認知,透過這類新意義的建構、吸收、消化,我們現代人變成了文化的移民,不斷地從一個國度轉移到另一個國度,尋求更新鮮、更自由的空氣,創造更豐富的生命,儘管我們許多人從來沒有跨出自己所居住的城市。」然而這樣的文化移民現象,使得人的認同與場所的關係發生劇烈的變化,對於「故鄉」二字,也有不同的詮釋:「人的故鄉變得更多元更複雜,而『土地』的意義,也不再和以往一樣,能單純從農業社會或初期工業化遺留下來的文化質素來理解;『故鄉』的多元化,使原鄉的認同政治越來越窒礙難行,」他更是極力的批判假民主或民族主義之名,背後隱含的文化霸權:「如此一來,群體認同所帶給人的歸屬感,就變成了壓抑個體性和創造性的口實,也讓主流政治勢力找到排除異己的有力證據。」徐文瑞對傳統「故鄉」的質疑和新的詮釋,也就環繞而成展覽的精神。

邀集參展的藝術家們,都來自非常不同的背景,除了王德瑜外,大多經過移民、他國留學、異國婚姻等跨國界的身份認同過程。而這些經驗強化了現代人共有的文化移民經驗,而跨文化的、普遍性的思考,說明了政治國界與文化疆界的差別,而且越來越不同。徐文瑞說到展覽內在的重點:「希望是多元化的故鄉的詮釋,由藝術家個人出發,是內心世界的非常個人化的需求,真誠面對切身的處境,以回應生命深處的召喚。」他認為這種最內在的召喚,才是名符其實的「故鄉」。

《君自故鄉來》這個題目,徐文瑞提出他的原初想法:「表面上是個很傳統的題目。大家知道,這取自唐朝王維的詩。實際上,唐朝國際貿易發達,各民族融合,是傳統中國最『國際化』的一個時代。藝術的展現形式,應該是最內在真實的接觸,不該被狹隘的限制住。所以我一方面拿了傳統的題目,二方面給藝術家來回應他們內心的強烈對故鄉的感受。開放面向,讓『故鄉』的多重意義和思考得以發揮。」

五位參展的藝術家中,年紀稍長的是莊普。他以三張白色木床來作為表現的主軸,分別暗示他的故鄉:上海、西班牙、台灣。莊普在上海出生,兩歲來到台灣,之後到西班牙留學,也在西班牙結婚,待了八年,再回到台灣。第一張床在床中間有一棵姿態橫生的盆景樹木貫穿,樹梢開著紅色的細花。第二張床被切成兩半,小半的部分附著在窗戶下,有如一座雅致的露台。較大的一半,則貼牆靠著,上面有一床藍色的棉被,蓬鬆像雲朵。第三張床的四隻床腳被切斷分開,使整張床平貼在地上,上面堆灑滿了黃豆,像一隻動物或是人趴在地上休息,聆聽土地的呼喚。

「人的開始在床上,結束也在床上。所以我選用幾何圖形、規格化的三張床,將之解體,再進行裝置。」莊普說明了這三張床的象徵意義:「第一張床中這株盆景樹,我覺得它很有上海的細膩感覺,很優雅。第二張床的露台,符合西班牙的建築形式。我曾在西班牙看到一幅景象,有幾名少女站在二樓陽台上,樓下則是一群年輕男子在唱情歌。他們在追求女子時,常常有樂團在樓下獻歌。這好像只有在電視上會看到的鏡頭,卻在西班牙真實上演。至於第三張床,我將床腳分開,把它人物化、動物化,趴在地上休息的姿態。上面的黃豆,也有黃種人的在地的象徵。」每一張床頭都有一盞黃色的床頭燈,「床頭燈給我很溫馨的感覺,就像高中時候,床頭燈是陪伴著看金庸武俠的夥伴。」在莊普的眼中,他的「故鄉」給他的養分可是很多元化的。

魏雪娥的作品則以「連接」為概念,她將細的螢光黃色的塑膠管子貼在牆上,從主展覽室的中間外側,沿著窗戶的高度向內延伸,經過大門後穿到戶外的地面,繼續延伸到外圍牆壁及草地。在管子旁邊,她標示了一個個不同城市的經緯度。運用管子連貫一起。她談到作品的主要概念:「人生中,可能到不同的地方去旅行,曾經去過的地方的順序,也就是人生的痕跡。我運用連接的概念,把資訊的流動性用管子來做一個結合。」魏雪娥的作品穿梭延續,和其他人的作品有很強的關聯和介入性:「我用的質材,很細的管子,它可以包容於空間,用各種不同的角度介入別人的作品。最大的重點,我想表達的是移動,身體、空間、在不同時間所接觸到的不同地點。我選擇用視覺線條移動來連結,感覺空間裡的穿梭,或說『漂浮』。」在展覽場中,可以看到神出鬼沒的黃色線條出現,在不破壞其他人的介入下,魏雪娥的作品果然造成觀者視覺的牽引效果。

(Susan Kendzulak、林明弘、王德瑜等人的作品,下週繼續追蹤報導。)

竹圍工作室 台北縣淡水鎮竹圍中正東路2段88巷39號

《君自故鄉來》展期:1998.10.2---11.1

(黃思嘉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