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仞姿首先談到他們接受香港政府的資助,成立1a space的過程。

 

解決一部份資源分配的問題,在沒有更好的辦法之前,只能以抽籤決定。

 

1a space要讓藝術家以民主投票方式來集體領導,但是,到底誰是藝術家呢?

 

台灣的藝術工作者不如香港的具有向心力,天真熱情雖然可取,但做起事來卻如同是一盤散沙。

 

黃文浩質疑,1a space其實並不算是替代空間,應該算是民間美術館。

 

對付這些短視的政府官員與敷衍的政策,唯有先集結民間的力量,先做出一番明顯可見的成績來,才能指望他們的實質參與。
 

1a space訪台記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 替代空間與非主流藝術的生存之道

【1999.7.11在地實驗訊】由香港政府資助成立的藝術空間1a space,日前由該組織的主席蔡仞姿率團來台參訪,與台灣地區的現代藝術相關組織,做現代藝術發展經驗的交流。香港地區的現代藝術環境,與台灣的處境有著相當大的差異,香港的現代藝術享有令台灣藝術文化工作者所羨慕的公共資源,而台灣類似的藝術活動,基本上一直都是處於自生自滅狀況。

整體看來,香港現代藝術的環境,因為享有政府相當的財力支援為後盾,現代藝術的展出空間與運作團體,都比台灣的情況要來得蓬勃而有頗具組織化的經營。相對之下,台灣的現代藝術環境,因為絕大部分的展出活動與協會組織都無相當的政府財力支援,而必須獨立經營,無論是在展出規模或長期運作上,都顯得有些捉襟見肘。雖然如此,台灣的藝術工作者,卻仍然必須在此環境之下,找出一套不同於香港的生存之道,發展出具有自己的特色藝術環境。

1999年7月2日,蔡仞姿與台灣的藝術工作者黃文浩、蕭麗虹等人,就於在地實驗針對這個令人玩味問題展開了一場對談。

蔡仞姿首先談到他們接受香港政府的資助,成立1a space的過程。原本香港政府希望以團體為運作基本單位,而合於團體定義的其實多是一些從事美術教學、藝文教室的商業組織,由於視覺藝術與文學工作者多為個體戶,在這種情況下,根本無從參與重要決策,因此1a space成立之初,就必須先解決因爭取投票決策權所衍生出的政治問題,面臨分化的危機。後來的解決之道便是:將整個組織的資源分為兩個部份,由抽籤的方式決定較小規模的活動資源,雖然不能盡如人意,但至少取得了部分的自主權,只是大型活動的資源,仍然必須交由委員會決策。

現在,1a space要讓藝術家以民主投票方式來集體領導,但是,到底誰是藝術家呢?是人數眾多的商業組織成員嗎?還是不屬於任何團體的獨立藝文工作者?是自詡為藝術家的人?還是不屑被稱為藝術家的人才算是藝術家呢?民主的運作,必須找到人頭先,然後再開始數人頭。

相對於香港的現代藝術活動已進入實質運作的問題,台灣的情況卻是令人憂心的停滯不前。黃文浩認為,台灣的藝術工作者不如香港的具有向心力,無論是辦活動或是集體抗爭,都無法凝聚相當的人氣。加上社會的冷漠,藝文人士做起事來如同是一盤散沙,慢慢的,連政府也不會把你放在眼裡,政策上就根本沾不上邊,遑論是金錢與人力上的支援了。黃文浩主張,對付這些短視的政府官員與敷衍的政策,唯有先集結民間的力量,先做出一番明顯可見的成績來,才能指望他們的實質參與。而在此之前,也許只能繼續自立救濟的活下去。

(張賜福台北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