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人林麗華表示,策展的動機源於一次對三宅一生服裝秀的觀後感,她期許透過藝術家專業創作,必然有別於一般服裝設計師所關注的課題。

 

服裝秀分為動態與靜態兩部份展覽,主要希望豐富作品本身的生命力,同時舞者的演出也會在干擾最低的情況下,做出忠於原作品的表演。

 

她個人參展作品「打狗鐵甲衣」欲探討高雄當地文化、古蹟保護問題,在各種矛盾下,鐵甲衣如同勇士般層層保衛這些寶貴的文化史蹟。

 

王振安的作品「民之所欲 長在我心」,認為穿衣跟人要休息有住所環境一樣,頻繁的互動使人與環境成為生命的”共同體”。

 

新濱碼頭的展覽空間被區隔為三個小區域,加上有一面牆壁為圓弧造型,因此有成員建議將三個區域打通,然而在經費及地板落差等考量下只得作罷。

 

咖啡座與展覽空間錯綜的互動關係。
 
 

非常服裝秀新濱碼頭"另類"展演

【1999.8.24在地實驗訊】在多位南部藝術家的推薦之下,我們到了聞名已久的高雄新銳藝術空間--「新濱碼頭」,同時採訪了創始元老之一蘇志轍、林麗華夫婦,其中林麗華亦為近期這檔「新濱非常服裝秀」的策展人。

以服裝秀的形式展覽,對南台灣而言已稱得上是"另類"展演,此展覽共有十四位創作者參展,林麗華表示這個服裝秀分為動態與靜態兩部份展覽,非常可惜的,我們錯過了由南風劇場穿飾眾藝術家的作品,配以劇場式的舞台動作之動態展出,僅見釘在牆上或下掛於天花板的立體作品靜態展示。

我們好奇,在動態展示的過程中,創作者的造型語彙與舞者的肢體語彙之間是否會造成衝突,或者影響藝術品本身的純粹性,林麗華表示,她當初提出這樣的構想,主要希望豐富作品本身的生命力,同時舞者的演出也會在干擾最低的情況下,做出忠於原作品的表演。

她指出,策劃這個展覽的動機源於一次對三宅一生服裝秀的觀後感,她期許由藝術家以自我創作手法所創作出的一件件藝術之衣,必然有別於一般服裝設計師所關注的課題,參與此展覽的十四位作者,分別是王振安、宋清田、林世聰、林蔭堂、吳梅嵩、許自貴、陳姿仰、郭小菁、黃世強、張新丕、劉高興、潘大謙,及策展人林麗華和另一位同名林麗華的創作者•

以策展人林麗華的參展作品「打狗鐵甲衣」而言,她意欲探討高雄當地文化、古蹟保護問題,在情感與經濟利益的多重矛盾下,鐵甲衣如同勇士般層層保衛這些寶貴的文化史蹟,反覆的與外界抗爭、角力……

此外,林麗華也特別提到王振安的作品「民之所欲 長在我心」,王振安認為”民”是普遍大眾之”人”,大家於環境中生活,人怎麼做,環境就怎麼呈現,而穿衣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跟人要休息有住所環境一樣,因此,在其中的人便會與環境成為生命的”共同體”•

這樣的展覽與一般服裝設計不同之處在於,就藝術創作而言,抽離了實用美觀等考量,創作者似乎都不約而同的將焦點集中於人與環境的互動關係,在材質的選擇上可以更肆無忌憚。

可惜的是,新濱碼頭的展覽空間被區隔為三個小區域,因此在觀展的視覺與動獻考量下不甚理想,加上有一面牆壁為圓弧造型,對於藝術品的展示也必然構成障礙,雖有成員建議將三個區域打通,然而在經費及地板落差等考量下只得作罷,也只得苦笑說,就當他是個”特色”吧!

此外,經常有人將新濱碼頭比喻為高雄的伊通公園,和伊通公園類似的是新濱將內部空間粗略分為咖啡座與展覽空間兩部分,與伊通不同的是這兩部分的經營各自獨立,而非共生關係,但音樂倒是共通的,如果咖啡座正在播放阿妹的歌,你在服裝展裡也同樣聽得見。

在這次的採訪中,讓人覺得不盡完善的,是以實驗性質為號召的新濱碼頭,忽略應具備的空間性格與群體宣言,雖然開拓的精神值得掌聲鼓勵,但與整體藝術生態相較,作風上少了份辛辣、形式上少了份精緻、態度上少了份嚴肅。

 

(姬俊銘、許慧如高雄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