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劍琴在巴黎,以計時攝影機所拍攝,每天用一捲二十四張的底片,每隔一小時拍一張的方式,紀錄巴黎九天共二百一十六張天空雲層的照片,排成一觀展動線。

 

地面上特製的透明皮球,一天一粒測量其重量,再扣除皮球本身的重量,藉此衡量伊通(台北)空氣中的溼度。

 

透過物理性的工具,轉化為一種可供測量的數據或是具體可見的形象,利用機械性的精確控制,與大自然呼應,卻能產生出變化多端的結果,而這不可預知的偶然,正是其趣味所在。

 

這就如同一個實驗,透過物理的機械控制,對照呈現溫度、溼度等大自然的關係,其中有些精準,有些會出現誤差,結果往往出乎意料。

 

她表示,未來會將在台北每小時所拍攝的照片與巴黎的照片集結成畫冊,由於書可自由翻閱與實地展覽考慮整體因素很不一樣。

 

“Taipei Air”讓人聯想到杜象的作品,以及航空公司的轉化,她帶著巴黎雲層的照片,坐飛機穿過大氣層來到台北,也將帶著“Taipei Air”坐飛機回到巴黎。
 

台北--巴黎"相對溼度"伊通公園涂劍琴個展

【1999.9.8在地實驗訊】在伊通公園的涂劍琴「相對溼度」個展中,不由得讓人感受到,透過作品本身與作者溝通,比透過語言文字要來的清楚、容易。涂劍琴不太會說中文,雖有著台灣人的血統、形貌,然而因為生長環境使然,本人與作品都散發著一種異國的特質,「相對溼度」個展中透過理性、精密、機械化的手法,描摹大自然多端的細膩變化,產生出各種出乎意料的結果,過程中加入了時間與距離的元素,使作品更顯完整。

上了伊通二樓,先看到一段文字”9 Days in Paris” ,接下來就是一楨楨天空的照片,一直延繞著牆桓,形成一道動線,引領觀眾走上三樓。一上三樓大小展示空間裡,也是以同樣的形式,只不過多出了兩項機件,一件是在大展覽室的中央,擺置著一台除濕機,除濕機一端的儲水槽外接一條粗橡膠水管,引導水分流入地面上特製的透明皮球,一天一粒測量其重量,再扣除皮球本身的重量,藉此衡量伊通公園(台北)空氣中的溼度,另一機件則是在大家所熟知的那個吧裡的玻璃窗上,架設一台自動計時攝影照相機。

環繞在牆上的照片是作者涂劍琴在巴黎住處,以同樣的計時攝影機所拍攝,每天用一捲二十四張的底片,每隔一小時拍一張的方式,紀錄巴黎九天共二百一十六張天空雲層的照片,完成沖洗之後,從巴黎撘著飛機,穿越大氣層,來到了台北,展覽完後,也將帶著作品撘著飛機,穿越大氣層,返回巴黎。

而擺在地上的透明皮球,則寫著”Taipei Air”的字樣,上面明白標示著幾月幾日何時的台北的空氣中的溼度經由除濕機轉化為水的”重量”。涂劍琴將對大自然的感受,透過物理性的工具,如照相機、除濕機,轉化為一種可供測量的數據或是具體可見的形象,這是一個實驗,利用機械對時間的精確控制,與大自然呼應,卻能產生出變化多端的結果,而這不可預知的偶然,正是其趣味所在。

展覽名為”相對溼度”,無疑透露許多可供解讀的對照關係,例如:台北—巴黎,時間—距離,空氣—水分,溼度—重量,感覺—視覺……內涵豐富、清楚而精準。

此外,涂劍琴依照時間順序用照片環繞出一條觀賞的動線,展覽的呈現,描寫了記錄的過程,同時帶領觀眾走入作品,如果說相機、除濕機是畫筆,空間是她的畫布,以時間順序及內涵為動線的結合,

更全方位確立了她在藝術上細微的思考。她表示,未來會將在台北每小時所拍攝的照片與巴黎的照片集結成畫冊,由於書可自由翻閱與實地展覽考慮整體因素很不一樣,時間與空間的是主要的變因。

涂劍琴擁有百分之百的台灣人血統,然而她在英國出生,在加拿大和美國求學,目前定居於巴黎,以這樣的身分背景,在台灣藝術界雅痞聚集地的伊通公園展覽是一件有趣的現象,涂劍琴的作品氣質配上伊通獨特的空間質感,配合度很高,雖然巴黎、台北之間在文化、經濟、歷史背景上有很大的差異性,但在此次的展覽中,卻相當輕易達到了兩者之間的共融。

涂劍琴的巴黎—台北這班飛機,以超音的速度,穿越了杜象的玻璃瓶內的空氣,穿越了十年前伊通公園成立時的理想,至目前伊通人文景象上的差異,這一趟飛行來得無聲無息,來得服服貼貼,來得超音速。

以伊通在台灣藝術國度裡,都會新貴角色來看待此次的「相對溼度」個展,可以察視出這個空間定位上的必要性,一種由本土趨向國際的必然發展,若台灣外交上的努力回饋之間的落差,可以與之相比擬的話,那種似有可為、汲汲營營,對本土衍生的各層面問題失焦,而無視其存在的情形,那種自溺性的優越感,著實令人深思。

 

(許慧如台北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