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農業到工業,黃步青的成長史是整個台灣的奮鬥史。

 

兒時的回憶與現代藝術形式的結合。

 

環保議題與工業惡果的省思

 

藝術下鄉,擁抱群眾。
 
 

黃步青 嘉義鐵道倉庫個展《追逐水草》
時間與環境的對話

【1999.12.24在地實驗訊】「追逐水草」是黃步青繼威尼斯雙年展之後,在台灣辦的第一個個展,選擇在嘉義鐵道倉庫這樣的另類空間展出,除了說明黃步青旺盛的創作力,也說明了藝術家企圖將作品從傳統的藝術畫廊推向與觀眾更近的距離,也將作者的創作訴求與作品的草根性做一次透徹的釋放,在沒有粉牆金光的裝點之下。

黃步青的「追逐水草」顧名思義就是追逐•水•草等元素集結而成的裝置展覽。水、木、草、鐵等這些原生材料或已去功能的物質,早是黃步青作品的代名詞,此次個展他以一貫的手法,跟以往一樣,將這些無生命感的媒材,透過美學的安排,使其透露出塵封的記憶、鄉愁,藉著材料的時間質感,彈唱出一首委婉的台灣史詩。

在這次大型的裝置展中,分別由幾組獨立的作品組成,綜合看之,有兩條形式上的線,第一條是材質的推演與對話--水、草、木、鐵,另一條則是時間的流動與隱喻—檳榔、稻田、石油、腳踏車、汽車。這兩條線架構起黃步青的美學史觀,也闡述創作的主題,經由大家共同經歷的歷史—由農業發展至工業之間台灣社會整體的質感轉變,得以重新思索人文的重要性,甚至是環保課題的呼籲。

開幕當天,主辦單位也動員了幼稚園的小朋友參與展場的活動,一時之間,擠滿的人潮,然而在一片歡愉的氣氛之下,作品卻顯得格外的孤獨、靜謐。過程中有幾位有心了解現代藝術的人們不停地詢問著作品的意義,黃步青在幾番解說之後,便將這項工作交付給他在場的學生,這也許是藝術下鄉,落實到民眾生活的另一種方式。

這個展覽讓我想起了一個熟悉的電影畫面,一輛車子在清晨時刻駛入綠油油的稻田,車燈亮著,是侯孝賢電影「南國再見,南國」的最後一幕。其中探討台灣亂象,政治、經濟、文化惡質的一面,隨著劇情轉折至此,稻田與流線跑車的並置是多麼怪誕而有力的結合,也深刻的撼動人心。

電影中長達兩小時的敘述說明醞釀出這一幕的力道,而追逐水草中陳列的那輛車,單靠兩個學生解說,或許仍難突破那道悠悠的藝術藩籬,或者還是像展場外小朋友一樣快快樂樂的玩耍來得簡單些吧!

(阿如阿銘嘉義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