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個聯合小個展的共通性,在於透過女性的觀點對於身體與空間的聯想。

 

「容器」這件作品的靈感來自於「地震」後的省思,對於人們賴以居住空間的不確定感與不安全感。

 

以手繪手,以具象表現抽象的意念,溫和細緻又略帶淡淡的禪味,手甚至比臉更接近所謂的「肖像」。

 

「巢穴」探討人類孕育過程中,私密、封閉的居住空間。

 

從其個人記憶角落的重塑,反映出人類心理底層的焦慮。
 
 

三位女性藝術家 新濱碼頭聯合個展親密且私密的身體聯想

【1999. 12.31在地實驗訊】高雄新濱碼頭最近一期展出三位女性藝術家的作品,分別是瓊安.浦梅爾Joan Pomero的「容器」、王紫芸的「肖像」以及張惠蘭的「巢穴」, 這三人展覽的氛圍,呈現出緊密的關聯與一貫性,剔除掉過去的多人聯展中常見的弊病,那種頂著統一標題,但其中作品往往各自為政、分崩離析,甚至互有牴觸的現象。

這三位女性藝術家結識於法國,因著創作信念的相互認同,在回到台灣後共同策劃了此次的展覽。為何選在高雄的新濱碼頭 ?三人之一的張惠蘭表示,因為這裡少了一些雅痞的傲氣,多了幾分南方的溫暖人情;因為這裡少了那種菁英式的獨斷,多了些家庭式聚會的和樂氣氛。

有了這些訴求作為註解,我們不難了解為何展場中的裝置如此的協調,並能進而將女性藝術的柔度與細膩完全展露無疑。

依循著展示的動線,首先是瓊安.浦梅爾的作品「容器」,這件作品的靈感來自於「地震」後的省思,對於人們賴以居住空間的不確定感與不安全感。她的作品在造型上,沒有明確的形體,卻可以視為集體記憶的公因數,使用布料裁剪成人形或畸形,在表面上覆蓋一層蠟,使其僵硬、挺立,企圖探討材質並存所造就的特殊觸感。

中央的展示空間則是王紫芸的作品「肖像」,以人體中的「手部」為對象,細膩的刻劃手的表情,或藉由手的形構,發展其獨到的控色能力。名為「肖像」,將手獨立於身體,以手畫手,壓縮了整部「肖像史」,同時也放大「肖像」的微部,掌握到現代藝術抽象的部分,以手畫手,以具象表抽象,在傳統中尋覓也呈現了新意。

而第三個展場,也是最完整、最隱密的空間,將張惠蘭的「巢穴」放置其中則是恰如其份。她將一張雙腿受傷敷藥的照片放大、重複貼滿整個空間,一張按摩、醫療用的白床擱置牆邊,床底下則隨意擺放一些莫名用途的器具,場域中央則有一鐵絲架構成的蛋形裝置,外部包裹近似女性衛生衣的布料,蛋形裝置中留有一小洞,可鑽入。

此一作品屬個人傳記式的裝置,一些心底記憶的重整,凝結出一間粉色略帶哀傷與救贖的空間,牆上結團而成的乳頭串或葡萄畸胎,似乎在說明一段不忍卒睹的傷痕歲月,然而在這樣的記憶氛圍中,面對的又是溫暖的壁紙與一些棉衣物、床。受傷、療傷;殘酷、溫柔;魔鬼、天使並置於此,某段酸澀的成長過程,淡淡地從記憶中被呼喚醒來。 

(阿如阿銘高雄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