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族主裔〉企圖突破一致性的牢籠,回歸至人面對環境變遷經驗釋放多元的可能性。

 

moremove的作品利用生活週遭的物件與其互動,產生節奏與音樂;邵慶旺則以自身身體介入環境對話,產生風景與非風景的美學狀態。

 

王聖心的作品以水的循環參入平日街上的閱讀元素,及一種鄉愁的懷念;方彥翔的數據影像,網球運動的影像隨著數據的取樣隨機出現,交錯黑幕不定的時間。

 

不以種性或國族為出發,〈非族主裔〉的概念在於探討台灣的社會邊緣問題及區域主體性。

新人種誌

─打開-當代7〈非族主裔〉

【2004.3.26在地實驗訊】南海藝廊邀請展的第一檔,是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的〈非族主裔〉。自華山藝文特區展出〈當代雕塑〉之後,打開-當代這次投身探討的是一種原初的生活狀態,人面對週遭環境變遷經驗的一種釋放。

在怎樣的狀態下,藝術家會企圖回歸到一種純粹而原始生活的呈現?在經歷多重社會變遷的同時,藝術創作也遭受著環境經驗變遷甚或是媒體發展、科技發達而有重大轉變,而這樣的轉變同時也刺激藝術創作者回過頭來思考藝術創作的模式,因而衍發出另一種呈現狀態。在接受多元訊息刺激的同時,藝術創作衍生出一種解化疆域、游牧的特質,他們關心的是與自身相關的環境,而非歷史敘事結構或巨型結構體系的思考。

打開-當代這次的展出即是來自於全球化、多元主體性、區域主體等多重問題下,試圖提出〈非族主裔〉的概念。〈非族主裔〉訴求的是企圖突破趨於一致性的牢籠,不以種性或國族作為出發點,希望藉由擺脫西方參照與既有的藝術創作脈落之外,找尋源自與自身環境、經驗的自然釋放,因此,這次展出的作品多有一種人與環境的對應關係與互動方式。

透由純粹而質樸的表現方式,呈現在既有的創作思考模式外,打開-當代成員如何另闢藝術創作的新境界。如李水潭將平日蒐集而來的枕木與農具漆(纏)上紅色的線條,移至展出現場;邵慶旺則以向來的創作習慣,以自身身體介入環境對話,在展場草地走出一條痕跡,產生風景與非風景的美學狀態;moremove利用生活週遭的物件與其互動,產生節奏與音樂;王聖心則以水的循環參入平日街上的閱讀元素,如水泥房舍,及一種鄉愁的懷念(鋼盆、花被…);方彥翔的數據影像,網球運動的影像隨著數據的取樣隨機出現,交錯黑幕不定的時間;陳小雜則是將恐龍現成物悄悄地植入展覽現場,造成另一種質趣。

區域主體性與多元人種誌的探討,我想在此之時已非第一次。在今日社會變遷快速的當下,我們除了應對社會邊緣問題,也得去面對全球化單一性主體的趨勢所帶給人們的壓力。全球化所象徵的統一性格是我們極力想擺脫的圈套,卻也是讓人一股腦兒不禁往下掉的陷阱,它是一個止不住的趨勢,但透由藝術創作的版圖,我們卻能試圖釋放出多元的本質,回歸到原初的生活狀態,人與其週遭環境互動下的經驗,更有蘊含其內純粹而質樸的趣味。

(陳韻如南海藝廊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