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風捲的大霧
屋簷下的滲水 王德瑜第三十一號作品在新樂園
【1998.10.8在地實驗訊】雖然已進入十月,中秋也過了,秋天的天氣仍然難以預料,有時下起數天的連綿淫雨,有時卻又烈日高照,令人汗流浹背。你不如找一天悶熱下午,到新樂園走一趟,王德瑜的《第三十一號作品》會給你意外的驚喜。
本來這次是王德瑜在新樂園的個展,「我也不知道什麼動機,找了我學弟一起做。」她自己笑說「動機不明」,「我以前的作品多是單純的元素,在整體的空間裡。這次可能也是想在單純的元素中,加入別的材質、元素,會變成什麼樣子。」所以找了周成樑來一起完成。
王德瑜在新樂園這個二、三樓的展覽空間裡,運用「水」這個材質來發揮。主要在三樓的空間,用很細很細的水花,像霧一般隨風飛灑,充滿整個空間。從往三樓上去的樓梯間,就可以感覺到綿密的水花飛上臉頰,樓梯上也都是流下來的積水,三樓的地上也是積水…,參觀者到了三樓,難免會被水花打濕,但是那些水花水氣是如此細密,倒不至於令人狼狽,反而十分詩意。「我之前的作品大都不敘事,是利用材質本身和空間和參觀的人之間的互動來完成。這次的『水』,卻有很強的情緒性。我學弟周成樑的作品基本上和我很不同,他的東西多是浮雕雕塑之類的,他的故事性就很強。他這次在蓋房子,做了很多類似房屋加蓋的陽台啊屋頂,違章建築之類的,跟我的東西好像也沒什麼相關,看起來是兩個不相干的人做著兩件不相干的事。可是透過『水』本身獨特的性質,又好像融合起來了。管他違不違章,夠不夠奇怪,大家經由水就互相流通了。」
原來作品的發想是在八月,熾熱的天氣裡,「從二樓的冷氣房走到三樓密佈水氣的空間,有被『蒸發』的感覺。」王德瑜說:「而在被實行的現在,九月底十月,天氣會突然變冷,或是一下好幾天的雨…,『自然因素』不可避免的介入在其中,挺好玩的,形成了完全預料之外的效果。」至於為什麼用「水」呢,「『水』這個質材我一直想用。北台灣的天氣,常常下雨一下就是很久,到處都濕濕的,甚至到發霉…,從我的身體浸濕到你的身體。下雨的時候騎車在路上,我甚至覺得我喝到馬路上的水的感覺。人跟木頭、樹木、地板、摩托車……一起被水浸濕,滲透。」這樣「擋也擋不住的災難性格」,使王德瑜有了創作上的靈感。「尤其在新樂園這個空間裡。我一直覺得,新樂園像是『什麼什麼之間』,它『之間』的性格很強烈。」環顧新樂園的四周,兩旁是林立高樓,「像是大樓之間的天井。而三樓這裡,還可以看到木造結構的痕跡,」王德瑜指著木門框說,「一些木樑啊,結構都還看得見。而且旁邊還有一座小廟……。藉由『水』,水氣,濕氣,將這些荒謬的東西融合。」感覺上又是如此理所當然。「所以,『之間』、『關係』是我在做這件作品時一直想到的概念。」
這件作品,也打破了她以往的風格,「我的朋友來看,說我這實在是太濫情了,在霧中散步,簡直可以打起雨傘,唱『港都夜雨』了。」這次的創作,是多了一些情緒的東西,和水本身多變的表情,這跟她原來的構想可是有些出入:「本來我想的是似有似無的水氣。沒想到後來是這樣,水花隨著風這樣捲到這捲到那,我跟周成樑坐在三樓陽台上,看傻了眼,有一種玩到無法收拾的感覺。不過,這樣的效果卻很好。我坐在陽台上,看水氣從窗戶衝出來,飄散在街上,這裡一整排的房子,對面,左右,每一間都乾乾的,還陽光普照,只有我們新樂園濕濕的,就有一種錯愕的感覺。」在二樓的空間裡,她在周成樑蓋的房子下,設計了細微的機巧,表現出屋子漏水、滴水的感覺。延續整體的氛圍。
想來觀展的人請預備好不怕濕的行頭,不要穿著上好皮鞋來。你來過以後,一定會和路上行人們有所不同的,因為,大家都乾乾的,只有你濕濕的。
王德瑜、周成樑展期:1998.9.27—10.25
新樂園藝術空間 台北市遼寧街45巷26號2樓
(黃思嘉台北報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