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走進展場立即看見空間內擺放著四張椅子,面對著投影畫面,畫面中的影像如同現場也擺放著四張椅子,觀眾可以看到自己和影片中的作者產生互動...
2006.5.26 update
|
|
在台北愛國西路一處早被遺忘的建築,這個地方他們稱之為—廢墟,裡頭正悄悄進行著偉大的計畫,他們想要解放這個空間...
2006.5.12 update
|
|
王度在法國藝壇能夠備受重視,所憑藉的是什麼?在法國發展以來的作品,流露著手腕巧妙的異國情調,除了本身作品的強度,更以議題性來吸引媒體的注目...
2004.10.8 update
|
|
許唐瑋毫無疑問地是個極度喃喃自語者。他希望所塑造出來的每個形象,是完整的個體,各自有他們的性格、長相...
2004.10.8 update
|
|
一批企圖喃喃自語的作品在國北師南海藝廊展出。這個名為《跳板的兩端》的展出,將“繪畫”這件事,形容成跳板的形式。同時,作為創作的概念,是另一種語彙的延伸。
2004.9.24 update
|
|
作品一向有著強烈自我風格的陳順築,這次承襲對於家庭的感念,與故土情懷,追逝已逝去的記憶時光。
2004.5.21 update
|
|
王亮尹試圖將整個創作導入輕鬆感,卻因自己不斷重複的矛盾情緒而糾結。她表示自己的態度是想要說什麼,又不想那麼容易讓人知道。
2004.4.30 update
|
|
顧世勇的作品向來不希望有語言符旨的干涉,他認為作品應超越語言的箝制,脫離語言權力世界下的從屬與附庸關係。〈懸浮之迷〉,黑白的矩陣,叫人頭暈目眩,陷進迷宮?或是跳出時空…
2004.4.2 update
|
|
今日社會變遷快速,我們除了應對社會邊緣問題,也得去面對全球化單一性主體的趨勢所帶給人們的壓力。南海藝廊邀請展的第一檔〈非族主裔〉探討台灣的社會邊緣問題及區域主體性。
2004.3.26 update
|
|
很多人用筆寫日記,用圖畫紀錄他們的生活,蔡安智選擇了用聲音留下記憶。
2004.3.5 update
|
|
陳敬寶把鏡頭對向了這群國家未來的主人?這次〈迴返〉的主題,是對於傳統的攝影的再次思考,企圖用一種比較類似於電影語彙的敘事方式,將攝影者抽離畫面。
2004.3.5 update
|
|
由一群華梵大學熱愛身體演出的學生們所組成的無印果流劇團,於在地實驗[媒體實驗室]進行了兩天《格式論文
Cook Fuck》的演出。
2004.3.5 update
|
|
伊通公園展開之〈萬里長征行動之乾坤大挪移〉是姚瑞中歷時近十年的歷史測量系列「行動三部曲」的外部曲,探討台灣主體性問題等。
2004.2.20 update
|
|
「那些包袱對我們而言是很遙遠,沒有直接感受,很不符合我們本性的。」我們寧可佯裝幸福的垂死而去……是吳詠潔的〈幸福花園〉。
2004.2.20 update
|
|
資訊時代的快速發展,旅行成為這個世紀人類最頻繁的動作,資訊拼命地鑽進我們的腦中,湯皇珍新作於台北國藝術村展出。
2004.2.13 update
|
|
「漫遊者─2004年國際數位藝術大展」的策展人俊傑、策展團隊、國內聲音創作者以聲音藝術為主題,在2004年1月31日下午,於在地實驗[媒體實驗室]舉辦實驗聲響座談會。
2004.2.6 update
|
|
在跨越新一年之際,我們看見了陳界仁自2004.1.3至2004.1.31在伊通公園展出的新作〈加工廠〉。
2004.1.30 update
|
|
顧世勇並不是一個習於待在工作室的勞動型藝術家,相反的,他喜歡出遊,用身體直接去感受一些新鮮的事物。
2003.8.22 update
|
|
由在地實驗企劃的「異響bias」聲音藝術展,歷經三個月的徵件、邀展與評審頒獎的過程,已經於日前結束今年度的活動。這個已經成型的新興領域,即將為台灣當代的藝術帶來年輕的活力。
2003.7.18 update
|
|
在地實驗於伊通公園舉行裝置展「無盡的中間」,作品的外觀是一個幾何結構鋁架及藍色透明壓克力板製成的大CABLE,觀眾走入CABLE之中,引動內部影像、音效的加速變化,陷入數位影音能量的洪流裡。
2002.11.29 update
|
|
世紀當代舞團再次推出新作【孵夢】,將在國家劇院實驗劇場演出,結合一個關於夢境的紀錄片,大量訪談許多人講自己的床及自己的夢。
2001.11.9 update
|
|
在地實驗展出﹝dia﹞系列作品之二,張賜福的「破點」錄影裝置。坐在捷運站裡看著人來人往,在那個快速的環境靜下心情坐下來觀看,會產生一種跟空間感時間感有點「斷裂」的狀況。
2001.10.19 update
|
|
在地實驗日前以團體的型式,在長安西路的當代美術館展出「黃色潛水艇」裝置作品,捷運因泡水停駛的這段時間裡,觀眾們也許會特別懷念曾經搭乘過「黃色潛水艇」,親身體會優游城市的樂趣。
2001.9.28 update
|
其他報導 |